报告说明:
博思数据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九章。首先介绍了工业固体废物相关概述、中国工业固体废物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工业固体废物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工业固体废物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形势。随后,报告对中国工业固体废物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工业固体废物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工业固体废物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工业固体废物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持续性,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妥善处置已成为我国在快速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量不断增加,综合利用率不断提升,从2001年的53.5%上升到了2011年的60.5%,提高了7个百 分点。2012年全国利用尾矿总量约为2.3亿吨,综合利用率为17%,比2011年度提高1.7%,全国尾矿综合利用产值超过500亿元。而2011 年,我国煤矸石、煤泥发电装机容量2011年达2800万千瓦,相当于减少原煤开采4200万吨;从钢渣中提取出约450万吨渣钢,相当于减少铁矿石开采 近1740万吨。综合利用已成为工业固体废物的最大流向,但10年间综合利用率提高年均不足1%,由此可见,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仍有较大的综合利用潜力。
另外,目前我国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还仅限于初级的粗放式利用,如铺路、生产水泥建材、矿坑填充等,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与国外相比,我国工业固体 废物资源化的水平也较低,如我国矿产资源总回采率仅为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20个百分点,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在支撑引领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培育节能环保战 略新兴产业的环节中处于先行先导地位。为了推进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缓解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工信部于2012年初正式发布《大宗工业固体废 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16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50%,年产值5000亿元,提供就 业岗位250万个。为实现这一目标,主管部门将实施十大重点工程,重点工程的投资总额将高达千亿元。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发展的带动下,循环经济将促进 产业投资,并为产业发展带来收益。
第一章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相关概述
1.1 工业固体废物基本介绍
1.1.1 工业固体废物概念界定
1.1.2 工业固体废物的类型
1.1.3 工业固体废物的地域分布特点
1.2 工业固体废物的危害
1.2.1 工业固体废物对水体的污染
1.2.2 工业固体废物对大气的污染
1.2.3 工业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1.2.4 工业固体废物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
1.2.5 工业固体废物的其它危害
第二章 国外工业固废管理基本状况及经验借鉴
2.1 国外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分析
2.1.1 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2.1.2 发达国家实施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现状分析
2.1.3 国外工业固体废物预防措施
2.1.4 国外清洁生产介绍
2.2 国外工业固废分级管理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2.2.1 欧盟工业危险固废分级管理分析
2.2.2 美国工业危险固废分级管理状况
2.2.3 中国工业危险固废分级管理现状及启示
2.3 国外工业固废交换机制分析借鉴
2.3.1 国外工业固废信息交换机制分析
2.3.2 国外工业固废实物交换机制分析
2.3.3 国外工业固废交换过程分析
2.3.4 主要案例分析
2.4 美国工业固废管理实践经验借鉴
2.4.1 美国EPA工业固废管理导则
2.4.2 美国对于工业废物管理的实践方法
第三章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国际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3.1.2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现状
3.1.3 中国经济发展支撑因素
3.1.4 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展望及建议
3.2 政策环境
3.2.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主管部门和体制
3.2.2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政策综述
3.2.3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目标现状分析
3.2.4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及政策手段分析
3.2.5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机制分析
3.2.6 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的建议
3.3 产业环境
3.3.1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规模稳步提高
3.3.2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日益显现
3.3.3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3.3.4 加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制度建设的措施
3.4 社会环境
3.4.1 我国工业化进程
3.4.2 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3.4.3 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现状
第四章 2011-2013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分析
4.1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特征
4.1.1 基数大,增长迅速
4.1.2 种类多,行业特征显著
4.1.3 资源化潜力空间大
4.1.4 成分多样复杂,环境风险大
4.1.5 与区域工业经济特征关系紧密
4.1.6 工业固体废物治理设施投资偏低
4.2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综述
4.2.1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处理及排放情况
4.2.2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意义
4.2.3 大宗工业固体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分布特征
4.3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现状
4.3.1 现状综合分析
4.3.2 综合利用规模稳步扩大
4.3.3 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升
4.3.4 法律政策日趋完善
4.3.5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章 2011-2013年钢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分析
5.1 中国钢铁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市场发展分析
5.1.1 我国钢铁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状况
5.1.2 我国钢铁工业固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定位
5.1.3 我国钢铁工业固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路径
5.1.4 我国钢铁工业固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前景
5.2 中国钢铁冶金渣综合利用分析
5.2.1 “十一五”我国钢铁渣综合利用回顾
5.2.2 我国钢铁渣产生、堆存及综合利用现状
5.2.3 我国钢铁渣综合利用的途径
5.2.4 我国钢渣现实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5.2.5 我国钢铁渣综合利用发展方向
5.3 中国废钢铁综合利用分析
5.3.1 废钢铁基本概述
5.3.2 废钢铁综合利用的价值
5.3.3 我国废钢综合利用的意义
5.3.4 我国废钢铁回收利用市场发展现状
5.3.5 我国废钢铁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5.3.6 我国废钢铁加工利用行业准入条件
5.3.7 我国将加快废钢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5.4 “十二五”我国钢铁渣综合利用展望
5.4.1 总体目标设想
5.4.2 发展前景
5.4.3 保障措施
第六章 2011-2013年尾矿综合利用分析
6.1 尾矿综合利用的途径分析
6.1.1 生产建筑材料
6.1.2 作井下充填料
6.1.3 生产玻璃制品
6.1.4 制备聚合物填料
6.1.5 土地复垦
6.1.6 用于制作肥料
6.2 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现状总析
6.2.1 我国尾矿基本状况
6.2.2 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的目的与意义
6.2.3 我国尾矿综合利用发展现状
6.2.4 我国尾矿综合利用前景看好
6.3 我国铁尾矿综合利用分析
6.3.1 铁尾矿资源化的重要意义
6.3.2 铁尾矿的利用技术及研究现状
6.3.3 我国铁尾矿综合利用存在的矛盾及建议
6.4 我国尾矿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6.4.1 尾矿利用率低
6.4.2 基础工作薄弱,缺乏数据支撑
6.4.3 尾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投入不足
6.4.4 现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6.5 我国尾矿综合利用发展规划探析
6.5.1 思路及目标
6.5.2 重点领域
6.5.3 重点技术
6.5.4 重点项目
6.5.5 保障措施
第七章 2011-2013年赤泥综合利用分析
7.1 赤泥相关介绍
7.1.1 赤泥的性质
7.1.2 赤泥的主要种类
7.1.3 赤泥对环境的影响
7.2 中国赤泥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7.2.1 我国赤泥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7.2.2 我国赤泥综合利用回顾
7.2.3 我国赤泥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现状分析
7.2.4 我国赤泥综合利用展望
7.3 我国赤泥开发利用的价值与效益
7.3.1 赤泥中有价成分与可利用价值
7.3.2 赤泥开发利用可达到的社会效益
7.3.3 赤泥开发利用可达到的经济效益
7.4 我国赤泥综合利用存在的难题
7.4.1 高碱性是赤泥利用的难点
7.4.2 拜耳法赤泥堆存难度大成为氧化铝生产的关键问题
7.5 中国赤泥综合利用规划探析
7.5.1 发展思路及目标
7.5.2 重点技术和重点工程
7.5.3 保障措施
第八章 2011-2013年煤矸石综合利用分析
8.1 煤矸石综合利用基本介绍
8.1.1 煤矸石概述
8.1.2 煤矸石综合利用的紧迫性
8.1.3 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链分析
8.1.4 煤矸石综合利用资源循环路径分析
8.1.5 煤矸石综合利用工艺分析
8.2 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状况
8.2.1 我国煤矸石产生量及综合利用分析
8.2.2 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及有效性分析
8.2.3 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
8.2.4 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趋势分析
8.3 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分析
8.3.1 我国煤矸石发电取得的成效
8.3.2 我国煤矸石发电现状解析
8.3.3 加快我国煤矸石发电发展步伐的必要性
8.3.4 加快我国煤矸石发电发展的建议
8.4 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财税政策解析
8.4.1 我国扶持煤矸石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
8.4.2 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财税扶持政策
8.4.3 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现行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8.4.4 完善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财税政策的建议
8.5 中国煤矸石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5.1 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应考虑的问题
8.5.2 我国煤矸石资源基础研究薄弱
8.5.3 我国煤矸石利用发展不平衡
8.5.4 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程度低
8.5.5 改善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建议
第九章 2011-2013年粉煤灰综合利用分析
9.1 粉煤灰相关概述
9.1.1 粉煤灰的形成及分类
9.1.2 粉煤灰的组成
9.2 中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状况
9.2.1 我国粉煤灰的主要利用途径分析
9.2.2 “十一五”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回顾
9.2.3 我国粉煤灰产生量与综合利用现状
9.2.4 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粉煤灰综合利用新规
9.3 中国粉煤灰综合利用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与建议
9.3.1 粉尘的二次污染问题
9.3.2 综合利用率低、附加值低的问题
9.3.3 技术途径选择问题
9.3.4 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技术攻关建议
9.4 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对策分析
9.4.1 优先用于建筑工程
9.4.2 用于建材生产是发展重点
9.4.3 用于水泥生产时应因地制宜
9.4.4 逐步推进用于其他生产
9.5 中国粉煤灰综合利用展望
9.5.1 “十二五”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目标和任务
9.5.2 我国粉煤灰利用技术方向和趋势
第十章 2011-2013年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分析
10.1 中国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状况
10.1.1 我国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10.1.2 我国工业副产石膏产生量及综合利用分析
10.1.3 我国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获扶持
10.2 中国磷石膏综合利用状况分析
10.2.1 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
10.2.2 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效益分析
10.2.3 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现状
10.2.4 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发展建议
10.2.5 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
10.2.6 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前景展望
10.3 中国有机酸发酵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状况
10.3.1 有机酸发酵工业副产石膏的概念
10.3.2 有机酸发酵工业副产石膏的产生
10.3.3 有机酸发酵工业副产石膏存在的问题
10.3.4 有机酸发酵工业副产石膏的综合利用
10.4 中国工业副产石膏未来发展规划
10.4.1 我国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发展思路及目标
10.4.2 我国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的重点任务
10.4.3 我国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的保障措施
第十一章 2011-2013年电石渣综合利用分析
11.1 电石渣基本介绍
11.1.1 电石渣的概念
11.1.2 电石渣的物化性能
11.2 电石渣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
11.2.1 电石渣作为燃煤固硫剂
11.2.2 电石渣固化储存二氧化碳气体
11.2.3 电石渣应用于固土修路
11.2.4 利用电石渣生产碳化砖
11.3 我国氯碱行业电石渣综合利用状况
11.3.1 氯碱行业电石渣综合利用概况
11.3.2 氯碱行业电石渣综合利用现状
11.3.3 氯碱行业电石渣综合利用相关政策
11.3.4 氯碱行业电石渣综合利用前景预测
11.4 我国电石渣资源化利用与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11.4.1 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力支持
11.4.2 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11.4.3 绿色发展的有益尝试
11.5 我国电石渣资源化利用与产业化发展的难题
11.5.1 政策应进一步深化
11.5.2 技术市场存在困境
11.5.3 社会认知程度低
11.6 我国电石渣资源化利用与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1.6.1 政策鼓励,机制创新
11.6.2 市场导向,业内联合
11.6.3 公众参与,社会共建
第十二章 其他细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分析
12.1 有色冶炼渣综合利用分析
12.1.1 有色冶炼渣产生量及综合利用率
12.1.2 有色冶金铜渣资源回收利用分析
12.1.3 铅锌冶炼渣综合利用分析
12.2 陶瓷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分析
12.2.1 陶瓷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分类
12.2.2 我国陶瓷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应用状况
12.2.3 我国陶瓷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展望
12.3 工业危险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分析
12.3.1 危险固体废弃物概述
12.3.2 我国工业危废的产生与处理处置状况
12.3.3 工业危废处理处置技术状况分析
12.3.4 我国已建成运行的工业危废处理处置中心
第十三章 2011-2013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发展分析
13.1 已获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分布
13.2 承德市
13.2.1 承德市国家级尾矿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全面启动
13.2.2 承德市尾矿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
13.2.3 承德市尾矿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目标
13.2.4 承德市尾矿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保障措施
13.2.5 承德将成为中国最大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13.3 朔州市
13.3.1 朔州市财政支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13.3.2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成为朔州市支柱产业
13.3.3 朔州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现状
13.3.4 朔州市固废工业园区建设状况
13.3.5 “十二五”朔州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发展规划
13.4 攀枝花市
13.4.1 攀枝花市工业固体废物基本情况
13.4.2 攀枝花市工业固体废物产业分类利用情况
13.4.3 攀枝花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
13.4.4 攀枝花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瓶颈
13.4.5 推进攀枝花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的建议
13.5 贵阳市
13.5.1 贵阳市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
13.5.2 贵阳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
13.5.3 贵阳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现状
13.5.4 贵阳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现状
13.5.5 贵阳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措施及建议
13.6 其他试点基地
13.6.1 鄂尔多斯市
13.6.2 本溪市
13.6.3 丰城市
13.6.4 招远市
13.6.5 平顶山市
13.6.6 河池市
13.6.7 个旧市
13.6.8 金昌市
第十四章 2011-2013年中国重点省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状况(除试点基地)
14.1 吉林省
14.1.1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状况
14.1.2 吉林省各地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现状
14.1.3 吉林省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状况
14.1.4 吉林省循环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状况
14.2 上海市
14.2.1 上海市各典型行业工业废物组成与发展情况
14.2.2 “十一五”上海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状况
14.2.3 上海市工业固废管理面临的问题
14.2.4 上海市工业固废管理和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14.2.5 上海市工业固废管理发展趋势
14.2.6 “十二五”上海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规划
14.3 大连市
14.3.1 大连市工业固废产生量及综合利用现状
14.3.2 大连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14.3.3 大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策略分析
14.3.4 大连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预测
14.4 兰州市
14.4.1 兰州市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利用量
14.4.2 兰州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方式
14.4.3 兰州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成效
14.4.4 兰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
14.4.5 兰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分析
14.4.6 兰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展望
14.5 乌鲁木齐市
14.5.1 乌鲁木齐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现状
14.5.2 乌鲁木齐市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14.5.3 乌鲁木齐市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4.5.4 乌鲁木齐市工业固体废物预测
14.6 其他地区
14.6.1 河北省
14.6.2 山西省
14.6.3 内蒙古自治区
14.6.4 山东省
14.6.5 云南省
14.6.6 贵州省
14.6.7 四川省
第十五章 2011-2013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15.1 首钢股份
15.1.1 企业发展概况
15.1.2 企业竞争力分析
15.2 宝钢股份
15.2.1 企业发展概况
15.2.2 企业竞争力分析
15.3 中国铝业
15.3.1 企业发展概况
15.3.2 企业竞争力分析
15.4 中国中冶
15.4.1 企业发展概况
15.4.2 企业竞争力分析
15.5 大同煤业
15.5.1 企业发展概况
15.5.2 企业竞争力分析
15.6 兖州煤业
15.6.1 企业发展概况
15.6.2 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十六章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分析
16.1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基本状况
16.1.1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原则
16.1.2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16.1.3 典型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16.1.4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16.2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评价浅析
16.2.1 环境技术评价现状
16.2.2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6.2.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16.2.4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评价程序
16.2.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评价方法
第十七章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17.1 制约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瓶颈
17.1.1 综合利用发展不平衡且总体利用率低
17.1.2 优惠政策尚未配套、落实到位
17.1.3 政府行政管理与市场调节间的有效协调缺乏相应对策思路
17.1.4 环境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17.1.5 管理职能机构的职权范围需要明确和有效协调
17.1.6 科学研究需加大力度
17.2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主要存在的不足
17.2.1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不足
17.2.2 尾矿综合利用量不足
17.2.3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投入不足
17.3 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面临的问题
17.3.1 地域资源禀赋限制区域发展不平衡
17.3.2 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规模小
17.3.3 技术装备与技术水平支撑能力不足
17.3.4 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17.4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对策
17.4.1 加大环保投入
17.4.2 制定优惠/惩罚性政策来规范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17.4.3 构建废物交换及资源化平台
17.4.4 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的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17.4.5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科学研究
17.5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治理的对策建议
17.5.1 发展循环经济
17.5.2 夯实固体废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17.5.3 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17.5.4 扩大固体废物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十八章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投资潜力分析
18.1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投资背景
18.1.1 “十一五”我国环保投资情况
18.1.2 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资规模
18.1.3 我国环保产业投资形势分析
18.1.4 环保行业面临的投资机遇
18.1.5 中国环保产业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分析
18.1.6 我国环保产业投资建议
18.2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投资状况
18.2.1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投资状况
18.2.2 “十二五”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掀投资热潮
18.3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8.3.1 行业经验
18.3.2 技术能力
18.3.3 资金实力
18.3.4 行政许可准入资格
18.4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投资机遇与风险
18.4.1 投资机遇
18.4.2 投资风险
第十九章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发展前景与规划
19.1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发展趋势
19.1.1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市场规模预测
19.1.2 未来我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思路
19.2 未来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展望
19.2.1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9.2.2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
19.2.3 从自然科学角度分析
19.2.4 从系统学角度分析
19.3 “十二五”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探析
19.3.1 面临的形势
19.3.2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9.3.3 重点领域
19.3.4 重点工程
19.3.5 保障措施
19.4 2014-2020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预测分析
19.4.1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19.4.2 2014-2020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增长情况预测
19.4.3 2014-2020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及利用率预测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附录二: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图表目录:
图表1 工业固废年产生量及五大行业的固废产生情况
图表2 我国工业固废总产生量以及综合利用情况的发展趋势
图表3 2011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布
图表4 2009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布
图表5 美国EPA固废垃圾处理层级图
图表6 信息交换流程
图表7 实物交换流程
图表8 2011-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9 2004-2013年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10 2011-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11 2011-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12 2011-201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表13 2011-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14 2011-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15 2011-2013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涨跌情况
图表16 2011-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17 2011-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18 2001-2013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的流向趋势
图表19 2001-2013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前五名行业
图表20 2011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理处置情况
图表21 2001年-2013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
图表22 2001年-2013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区域工业经济的关系
图表23 2001-2013年度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结构
图表2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处理及排放情况
图表25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处理及排放变化情况
图表26 全国危险废物产生、处理及排放变化情况
图表27 工业固体废物分类产生量
图表28 工业固体废物分类产生量变化情况
图表29 工业固体废物分类综合利用量
图表30 工业固体废物分类综合利用量变化情况
图表31 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变化情况
图表32 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变化趋势
图表33 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变化情况
图表34 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变化趋势
图表35 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变化情况
图表36 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变化趋势
图表37 全国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图表38 2001-2013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理情况
图表39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图表40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量分布情况
图表41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分布
图表42 “十一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
图表43 2005-2013年钢铁渣的产生、堆存及利用情况
图表44 2005-2013年国内钢铁渣利用率
图表45 2013年国内钢铁渣主要利用途径及所占比例
图表46 2007-2013年我国主要尾矿产生情况
图表47 2009-2013年尾矿产生与综合利用情况
图表48 鞍钢细粒尾矿再选工艺流程
图表49 我国中铝公司6大氧化铝厂赤泥主要成份表
图表50 赤泥和粉煤灰混合制备的建筑材料
图表51 富铁赤泥XRD图
图表52 贫铁赤泥XRD图
图表53 氧化铝赤泥的主要成分
图表54 赤泥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图表55 煤矸石的化学成分
图表56 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链
图表57 煤矸石综合利用资源循环路径
图表58 煤矸石综合利用工艺(一)
图表59 煤矸石综合利用工艺(二)
图表60 2007-2013年煤矸石产生与利用情况
图表61 阳泉二矿土壤剖面垂直温度变化
图表62 我国电厂粉煤灰主要化学成分
图表63 我国粉煤灰矿物组成范围
图表64 “十一五”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概况
图表65 2007-2013年粉煤灰产生与利用情况
图表66 “十二五”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目标和任务
图表67 上海市“十一五”粉煤灰应用途径
图表68 粉煤灰在建材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分析
图表69 粉煤灰在其他领域的技术现状
图表70 水泥生产的能耗与碳排放分析
图表71 粉煤灰在水泥行业技术发展的分析
图表72 活化超细粉煤灰的技术性能
图表73 高效活化粉煤灰的能耗与碳排放分析
图表74 活化超细粉煤灰取代水泥的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图表75 粉煤灰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的能耗与碳排放分析
图表76 3种新型墙体材料的综合评价
图表77 混合砂浆和粉煤灰商品砂浆(DP5)生产的能耗与碳排放分析
图表78 混合砂浆和粉煤灰商品砂浆(DP10)生产的能耗与碳排放分析
图表79 2009-2011年工业副产石膏产生情况
图表80 2009-2013年工业副产石膏利用情况
图表81 副产石膏的比重
图表82 柠檬酸及乳酸副产石膏的成分及含量
图表83 电石渣主要成份质量百分比
图表84 2013年中国电石法聚氯乙烯产能分布下的主要电石渣量
图表85 2007-2013年中国电石法聚氯乙烯产量及电石渣产生量
图表86 2013年全国电石渣综合利用现状
图表87 各种冶炼方法的铜渣组成
图表88 诺兰达炉渣主要矿物及含量
图表89 闪速炉渣主要矿物及含量
图表90 几种典型锍的主要成分
图表91 铜渣用于水泥工业及建筑行业
图表92 铅锌冶炼渣中金属回收实例
图表93 原料的化学成分
图表94 多孔陶瓷坯料配方组成范围
图表95 多孔陶瓷烧成温度曲线
图表96 压电陶瓷粉体的掺杂量对阻尼减振沥青一阶损耗因子的影响
图表97 2000-2013年危险废弃物产生量
图表98 2013年危险废弃物产生量前十大区域分布
图表99 2013年危险废弃物处置量和贮存量前十大区域分布
图表10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地区名单(第一批)
图表101 2013年贵阳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
图表102 2010-2013年贵阳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图表103 2013年贵阳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
图表104 2013年贵阳市主要工业固废产生企业(前5位)
图表105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
图表106 贵阳市主要危险废物产生企业
图表107 贵阳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颁布情况
图表108 2011年贵阳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前5位)
图表109 2011年贵阳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企业(前5位)
图表110 2012年鄂尔多斯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贮存情况
图表111 2012年鄂尔多斯市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种类
图表112 2012年鄂尔多斯市主要工业固废产生企业(前5位)
图表113 2012年鄂尔多斯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
图表114 2012年鄂尔多斯市主要工业危险废物种类信息
图表115 2012年鄂尔多斯市主要危险废物产生企业情况(前五位)
图表116 2012年本溪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
图表117 2012年本溪市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种类
图表118 2012年本溪市主要工业固废产生企业(前5位)
图表119 2012年本溪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
图表120 2012年本溪市主要工业危险废物种类
图表121 2012年本溪市主要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前5位)
图表122 2012年度本溪市危险废物转移数量种类
图表123 2012年本溪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颁布情况
图表124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利用处置倾倒丢弃比例
图表125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状况汇总表
图表126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状况汇总表(续)
图表127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理比例图
图表128 吉林省各种工业固体废物各种量值比例
图表129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地区分布
图表130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量地区分布
图表131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地区分布
图表132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地区分布
图表133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地区分布
图表134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地区分布状况一览表
图表135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地区分布状况一览表(续)
图表136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行业分布
图表13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图表138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工业固体废综合利用量
图表139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图表14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
图表141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
图表142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行业分布状况一览表
图表143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行业分布状况一览表(续一)
图表144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各行业分布状况一览表(续二)
图表145 有色金属矿采选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利用量
图表146 黑色金属矿采选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利用量
图表147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工业固体废物一览表
图表14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工业固体废物一览表(续)
图表149 非色金属矿采选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利用量
图表150 非金属矿采选业工业固体废物一览表
图表151 非金属矿采选业工业固体废物一览表(续表)
图表15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利用量
图表15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固体废物一览表
图表15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固体废物一览表(续表)
图表155 吉林省主要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利用量、处置量、本年贮存量、倾倒丢弃量比例图
图表156 吉林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指数地区分布图
图表157 吉林省尾矿、粉煤灰和炉渣工业固体废物经济效益分析表
图表158 上海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
图表159 上海市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种类
图表160 上海市主要工业固废产生企业(前5位)
图表161 上海市不同区域工业废物分布比例
图表162 上海市不同区域工业废物分布比例(续)
图表163 上海市危险废物在各区域的分布比例
图表164 上海市不同行业各企业分配状况
图表165 上海市不同行业工业废物的产量
图表166 上海市不同行业中危险废物在固废中所占比例
图表167 上海市其他类工业固废的利用量统计结果
图表168 上海市大众工业固废的具体产量
图表169 上海市主要行业工业固废的处置和综合利用率
图表170 上海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相关部门及职责
图表171 2012年大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
图表172 2012年大连市主要一般工业固废产生企业(前5位)
图表173 大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对策
图表174 大连市一般工业固废的产生量与需填埋量预测结果
图表175 2010年兰州市主要工业固废基本情况
图表176 煤电产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
图表177 建材产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
图表178 电解铝行业固废综合利用
图表179 钢铁行业固废综合利用图
图表180 炭素行业固废综合利用图
图表181 铁合金行业固废综合利用
图表182 石油化工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图
图表183 危险废物处理体系示意图
图表184 2009年乌鲁木齐市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情况
图表185 2009年乌鲁木齐市工业行业固体废物类型
图表186 2009年乌鲁木齐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前5位企业名单
图表187 2010年1-7月乌鲁木齐废钢铁价格统计表
图表188 1995-2009年乌鲁木齐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资源化利用量情况
图表189 山东省各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情况
图表190 首钢股份季度主要规模指标
图表191 首钢股份季度偿债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192 首钢股份2008-2012年度偿债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193 首钢股份季度盈利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194 首钢股份2008-2012年度盈利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195 首钢股份季度营运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196 首钢股份2008-2012年度营运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197 首钢股份季度成长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198 首钢股份2008-2012年度成长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199 宝钢股份季度主要规模指标
图表200 宝钢股份季度偿债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01 宝钢股份2008-2012年度偿债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02 宝钢股份季度盈利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03 宝钢股份2008-2012年度盈利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04 宝钢股份季度营运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05 宝钢股份2008-2012年度营运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06 宝钢股份季度成长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07 宝钢股份2008-2012年度成长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08 中国铝业季度主要规模指标
图表209 中国铝业季度偿债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10 中国铝业2008-2012年度偿债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11 中国铝业季度盈利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12 中国铝业2008-2012年度盈利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13 中国铝业季度营运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14 中国铝业2008-2012年度营运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15 中国铝业季度成长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16 中国铝业2008-2012年度成长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17 中国中冶季度主要规模指标
图表218 中国中冶季度偿债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19 中国中冶2008-2012年度偿债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20 中国中冶季度盈利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21 中国中冶2008-2012年度盈利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22 中国中冶季度营运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23 中国中冶2008-2012年度营运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24 中国中冶季度成长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25 中国中冶2008-2012年度成长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26 大同煤业季度主要规模指标
图表227 大同煤业季度偿债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28 大同煤业2008-2012年度偿债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29 大同煤业季度盈利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30 大同煤业2008-2012年度盈利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31 大同煤业季度营运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32 大同煤业2008-2012年度营运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33 大同煤业季度成长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34 大同煤业2008-2012年度成长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35 兖州煤业季度主要规模指标
图表236 兖州煤业季度偿债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37 兖州煤业2008-2012年度偿债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38 兖州煤业季度盈利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39 兖州煤业2008-2012年度盈利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40 兖州煤业季度营运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41 兖州煤业2008-2012年度营运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42 兖州煤业季度成长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43 兖州煤业2008-2012年度成长能力关键指标
图表244 工业固体废物“从摇篮到坟墓”的管理控制体系
图表245 化工行业典型工艺技术及其废物类型统计
图表246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表
图表247 定性指标量化表
图表248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及处置率变化情况
图表249 环境保护产业重点领域一览表
图表250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投资变化情况
图表251 2014-2020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增长情况预测
图表252 2014-2020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及利用率预测
图表253 2015年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目标
图表254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工程投资效益测算
图表255 2014-2020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增长情况预测
图表256 2014-2020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及利用率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 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本报告由博思数据独家编制并发行,报告版权归博思数据所有。本报告是博思数据专家、分析师在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通过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拨打博思数据免费客服热线(400 700 3630)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