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400-700-3630
博思数据研究中心

中石化、中海油纷纷布局!冷能利用赛道谁是黑马?

2025-02-11            8条评论
导读: LNG冷能利用指在液化天然气(LNG)再气化过程中回收其蕴含的冷能(-162℃低温热量),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电能、工业制冷或其他用途,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一、行业概念概况

LNG冷能利用指在液化天然气(LNG)再气化过程中回收其蕴含的冷能(-162℃低温热量),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电能、工业制冷或其他用途,实现能源梯级利用。主要方式包括:

  • 直接利用:冷能发电、空气分离(制液氧/氮)、液化二氧化碳等。
  • 间接利用:低温粉碎、冷链物流、数据中心冷却等。
    冷能回收是LNG产业链节能降耗的核心环节,兼具经济效益与环保价值。

二、市场特点

  1. 资源潜力巨大
    • 2021年中国LNG冷能潜在容量达226.11亿kW·h,2022年因需求回落降至193.69亿kW·h。
    • 冷能利用率不足30%,远低于日本(60%以上)等成熟市场。
  2. 区域集中度高
    • 冷能资源集中于沿海LNG接收站(如福建、浙江、山东等),依托中海油、中石化等企业布局。
  3. 技术应用分散
    • 现有项目以单一冷能空分、低温破碎为主,梯级综合利用项目较少。石油储量

三、行业现状

  1. 政策驱动与技术进展
    • “双碳”目标推动能源高效利用,冷能发电技术逐步成熟,但单位成本仍较高(需配套规模化接收站)。
    • 头部企业试点:中石油京唐LNG冷能空分项目、新奥舟山冷能发电项目等。
  2.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中,主要厂商包括日本Chiyoda、Osaka Gas及中国新奥股份等,本土企业技术追赶加速。
    • 中国冷能利用市场以国企主导,民营企业逐步涉足细分领域(如冷链、数据冷却)。
  3. 痛点与瓶颈
    • 技术壁垒:高效冷能转换技术、跨行业协同设计能力不足。
    • 经济性挑战:初期投资高、回收周期长(冷能发电成本约为0.6元/度)。
    • 规划缺失:区域冷能利用缺乏统一调配,资源浪费现象突出。

四、未来趋势

  1. 技术多元化
    • 梯级利用技术(冷能发电+空分+冷链)将成主流,提升综合能效。
    • 氢能产业链融合:利用冷能液化氢气,助力清洁能源发展。
  2. 政策深化支持
    • 预计“十四五”期间将出台冷能利用专项规划,明确补贴与税收优惠。
  3. 市场扩容预测
    • 2030年全球LNG冷能市场规模或超50亿美元,中国占比有望达35%。

五、挑战与机遇

挑战

  • 跨行业协作难度大(能源、化工、冷链需协同)。
  • 国际技术竞争加剧,专利壁垒高企。
    机遇
  • 环保压力驱动:冷能利用可减少碳排放,助力企业ESG目标。
  • 新兴应用场景:数据中心冷却、冷链物流需求激增。

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2025-2031年中国LNG冷能利用市场环境影响与投资方向调整报告》由权威行业研究机构博思数据精心编制,全面剖析了中国LNG冷能利用市场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及未来投资机会等多个维度。本报告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投资建议,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博思数据调研报告
中国冷能利用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

行业解析
行业解析
全球视野
全球视野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
产业现状
产业现状
技术动态
技术动态
细分市场
细分市场
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
典型企业
典型企业
前景趋势
前景趋势
进出口跟踪
进出口跟踪
产业链调查
产业链调查
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
报告作用
申明:
1、博思数据研究报告是博思数据专家、分析师在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通过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拨打博思数据免费客服热线(400 700 3630)联系。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

 

全文链接:http://www.bosidata.com/news/278029R6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