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电端信息化市场规模突破13亿元,未来潜力巨大
一、行业概念概况
电力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控制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安全性以及管理水平,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发电端信息化作为电力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发电厂自动化、智能电网建设以及虚拟电厂(VPP)的发展等内容。
二、市场特点
市场规模与增长
中国发电端信息化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扩大,2022年已超过13亿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保持稳定增长。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发电端信息化市场将迎来更多投资机会。技术驱动与应用领域
发电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包括发电厂自动化系统(如EAM系统)、ERP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以及数据中心建设等。此外,虚拟电厂作为新兴模式,通过聚合分布式能源资源实现电力供需平衡,成为发电端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
国家政策对电力信息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例如“十四五”期间的电网发展规划以及“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调整政策,为发电端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行业现状
发电厂自动化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发电厂自动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火电、水电、风电等多种发电形式中。然而,部分老旧电厂的IT系统仍需升级与改造,这为新一代信息化解决方案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虚拟电厂的快速发展
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如储能、微电网、电动汽车等),为电网提供灵活调节能力。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虚拟电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25年将具备100万千瓦级调节能力。信息化建设需求与挑战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及增强安全管理能力等方面。然而,行业仍面临信息化标准不统一、技术壁垒较高以及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
四、未来趋势
智能化与网络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发电端信息化将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例如,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发电厂自动化和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虚拟电厂的广泛应用
虚拟电厂将在新能源消纳、电力市场化交易以及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发挥重要作用。预计到2030年,中国虚拟电厂投资规模将达到1062亿元。政策驱动下的市场机遇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发电端信息化将迎来更多政策红利。例如,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推进以及分布式能源的推广将为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增长点。
五、挑战与机遇
挑战
- 技术壁垒:发电端信息化涉及复杂的技术体系,包括自动化控制、信息安全以及数据管理等,这对技术研发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 标准不统一:行业内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标准,导致不同企业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 信息安全风险: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发电企业的网络安全面临更大威胁。
机遇
- 政策支持:国家政策对电力信息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提升以及虚拟电厂模式的推广,发电端信息化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 技术创新驱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推动发电端信息化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六、结论
中国发电端信息化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核心驱动力包括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尽管行业面临技术壁垒和信息安全等挑战,但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行业标准以及深化虚拟电厂等新兴模式的应用,发电端信息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2025-2031年中国发电端信息化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由权威行业研究机构博思数据精心编制,全面剖析了中国发电端信息化市场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及未来投资机会等多个维度。本报告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投资建议,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