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思数据研究中心 博思数据电话

2015-2020年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调查报告

博思数据调研报告
2015-2020年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调查报告
【报告编号:  4932710ZU7】
行业解析
行业解析
      企业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全球视野
全球视野
      助力企业全球化战略布局与决策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
      紧跟时政,把握大局。
产业现状
产业现状
      助力企业精准把握市场脉动。
技术动态
技术动态
      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创新驱动发展。
细分市场
细分市场
      发掘潜在商机,精准定位目标客户。
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
      知己知彼,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
典型企业
典型企业
      了解竞争对手、超越竞争对手。
产业链调查
产业链
      上下游全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
进出口跟踪
进出口
      把握国际市场动态,拓展国际业务。
前景趋势
前景趋势
      洞察未来,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投资回报率。
纸质版:6800  元
电子版:7000  元
双版本:7200  元
联系微信
报告说明:
    博思数据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调查报告》共九章。报告介绍了生态城市规划行业相关概述、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的现状、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生态城市规划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生态城市规划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系统的和谐三方面的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和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能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进入21世纪,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行,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方兴未艾。自1996年以来,中国推行了一系列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设方 案,带动了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进程。综观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大致可概括为六类示范性生态城市,即景观休闲型城市、绿色产业型城市、资源节约型城市、环境 友好型城市、循环经济型城市和绿色消费型城市。在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
    然而,与国际上的生态城市相比,我国的生态城市的 建设远达不到国际标准,建设成效有限。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有待完善,生态城市规划未充分 意识到地区差异显著的现状,生态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脱节。另外,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的选取和定值缺乏地域特色;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动态性;当前指标体系 未能很好地反映出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地方政府将生态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生态城市流于形式;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更加缺乏公众参与 的机制。诸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
    为此,本报告专门论述了国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历程,特别注重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案例分析,以冀规划企业能从中获益。而本报告关于国内各地区生态城市规 划建设方面的实践,一方面是为了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企业能从中了解各区域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和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对国内各城市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效果 的评价,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企业从中发现区域规划的市场潜力。另外本报告关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策略涵盖了世界银行关于生态城市规划方面最新的方 法,是规划企业的一本实用指南。
 
第一章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发展综述 20
1.1 生态城市规划行业相关概念界定 20
1.1.1 与生态城市相关的概念 20
(1)“生态城市” 20
(2)“普世城” 22
(3)“健康城市” 22
(4)“山水城市” 23
(5)“生态园林城市” 23
(6)“绿色城市” 23
(7)“低碳城市” 23
1.1.2 与生态规划相关的概念 24
(1)“城市规划” 24
(2)“生态规划” 25
(3)“生态设计” 26
(4)“生态城市规划” 27
1.2 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 27
1.2.1 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 28
(1)生态学原理 28
(2)循环经济理论 28
(3)可持续发展理论 28
1.2.2 国外生态城市理论发展历程 29
(1)萌芽阶段:20世纪以前 29
(2)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 29
(3)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29
1.2.3 中国生态城市理论发展历程 31
(1)中国古代朴素生态思想 31
(2)国内关于城市生态的研究 31
1.3 生态城市规划流程、内容和建设目标 32
1.3.1 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32
(1)复合生态原则 32
(2)社会生态原则 33
(3)经济生态原则 33
(4)自然生态原则 33
1.3.2 生态城市规划的程序 33
1.3.3 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34
(1)生态要素的调查 34
(2)生态分析与评价 34
(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 34
(4)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34
(5)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35
(6)人口适宜容量规划 35
(7)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 35
(8)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35
(9)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35
1.3.4 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36
(1)经济持续高效 36
(2)社会发展文明 36
(3)环境协调健康 36
(4)文化生态和谐 36
1.4 生态城市的系统特征与功能 36
1.4.1 生态城市的系统特征 36
(1)整体性 36
(2)高效性 37
(3)多样性 37
(4)低碳性 37
(5)可持续性 37
(6)和谐性 37
1.4.2 生态城市的功能 37
(1)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 37
(2)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38
(3)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38
(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口流 38
 
第二章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发展环境 39
2.1 政治环境分析 39
2.1.1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与中国的承诺 39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39
(2)《京都议定书》 40
(3)“巴厘岛路线图” 41
(4)《哥本哈根协议》 42
2.1.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42
2.2 经济环境分析 45
2.2.1 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形势 45
2.2.2 中国公共事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形势 45
2.2.3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46
2.3 社会环境分析 47
2.3.1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47
(1)中国城镇化现状分析 47
(2)中国城镇化率预测 48
2.3.2 中国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现状 49
2.4 政策环境分析 50
2.4.1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立法现状 50
2.4.2 中国现行城市规划管理制度 51
2.4.3 中国环境保护政策 53
(1)《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 53
(2)《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53
(3)《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纲要》 54
(4)《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5-2020)》 55
(5)《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 55
(6)矿山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规划 56
2.5 技术环境分析 60
2.5.1 新技术在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60
(1)“3S”技术的引入和应用 60
(2)计算机数字化模拟技术 61
2.5.2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技术支撑 61
(1)清洁生产技术 61
(2)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61
(3)清洁能源利用技术 61
(4)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66
(5)绿色建筑技术 67
2.6 行业环境分析 68
2.6.1 资源、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状况 68
2.6.2 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发展分析 69
 
第三章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 71
3.1 基于单一系统方法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71
3.1.1 流程一体化:基础设施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71
(1)整合需求和供给:考虑效率和节约问题 71
(2)资源循环使用:回收二次资源价值 72
(3)全方位流向的分布式系统:节点和网络发挥最大作用 73
(4)多功能性:利用同一空间和结构服务于不同终端 75
3.1.2 布局与流程一体化: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 75
(1)城市布局与土地的的使用 75
(2)绿色基础设施:自然系统和构筑系统一体化 77
(3)搭配布置:利用新建筑及路权有利的选址和位置 77
3.1.3 采用一体化的实施方案 78
(1)有序化:分阶段投资获得系统整体协调性 78
(2)可行化:制度政策,实施不同类型的一体化战略 79
(3)协调:采用手段涉及多方面 80
(4)统一:政策与规划目标和战略方针相统一 81
3.1.4 现有地区的改造和再开发 81
3.2 基于空间层级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82
3.2.1 区域-城市级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82
(1)城市总体生态格局的主要内容 83
(2)城市总体生态格局的调控途径 86
(3)区域-城市级城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93
3.2.2 片区级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95
(1)片区级的城市生态设计的内容 95
(2)新区规划建设中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95
(3)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98
(4)案例分析——宜兴城市设计 100
3.2.3 地段级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01
(1)地段级的城市生态设计的内容 101
(2)地段级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01
(3)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生态策略 102
(4)地段级的城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103
3.3 基于气候条件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04
3.3.1 湿热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04
(1)湿热地区的分布与气候特点 104
(2)湿热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04
(3)湿热地区的城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108
3.3.2 干热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11
(1)干热地区的分布与气候特点 111
(2)干热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11
(3)干热地区的城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115
3.3.3 冬冷夏热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17
(1)冬冷夏热地区的分布与气候特点 117
(2)冬冷夏热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18
(3)冬冷夏热地区的城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120
3.3.4 寒冷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21
(1)寒冷地区的分布与气候特点 121
(2)寒冷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23
(3)寒冷地区的城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126
3.3.5 基于气候条件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的总结 127
 
第四章 全球主要国家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 129
4.1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国际比较 129
4.1.1 政府导向性模式 130
4.1.2 科技先导型模式 130
4.1.3 项目带动型模式 131
4.1.4 交通引导型模式 131
4.1.5 组织驱动型模式 132
4.1.6 城乡互动型模式 132
4.2 美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132
4.2.1 美国生态城市建设起源 132
4.2.2 美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133
4.2.3 美国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134
(1)发展规划 134
(2)开发控制 135
4.2.4 美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案例分析——克利夫兰市规划建设案例 136
4.2.5 美国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137
4.3 德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137
4.3.1 德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137
4.3.2 德国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137
4.3.3 德国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138
4.3.4 德国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139
4.4 法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140
4.4.1 法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140
4.4.2 法国生态城市项目的确定与评估指标 140
4.4.3 法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安排 141
4.4.4 法国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分析——马斯达尔生态城 141
4.4.5 法国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143
4.5 瑞典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143
4.5.1 瑞典生态城市发展概述 143
4.5.2 瑞典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144
4.5.3 瑞典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现状与案例分析——“哈马碧”生态城 144
4.5.4 瑞典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145
4.6 挪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146
4.6.1 挪威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146
4.6.2 挪威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146
4.6.3 挪威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奥斯陆市 146
4.6.4 挪威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147
4.7 日本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147
4.7.1 日本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147
4.7.2 日本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147
4.7.3 日本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案例分析——北九州市规划建设案例分析 148
4.7.4 日本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149
4.8 澳大利亚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150
4.8.1 澳大利亚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150
4.8.2 澳大利亚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150
4.8.3 澳大利亚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怀阿拉(Whyalla) 150
4.8.4 澳大利亚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151
4.9 巴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152
4.9.1 巴西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152
4.9.2 巴西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152
4.9.3 巴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与案例分析 153
4.9.4 巴西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153
4.10 新加坡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154
4.10.1 新加坡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154
4.10.2 新加坡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155
4.10.3 新加坡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市政工程设施设置特点 155
4.10.4 新加坡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156
4.11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经验借鉴 157
4.11.1 以法律体系保障生态城市的建设进程 157
4.11.2 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优化 157
4.11.3 以资源的集约循环使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效率 157
4.11.4 以具体项目推动阶段性目标的实质发展 158
4.11.5 以绿色技术保障城市微观结构的功能提升 158
4.11.6 以环境教育和制度建设保障居民的参与和监督 159
 
第五章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 160
5.1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评价模型 160
5.1.1 综合指标评价模型 160
5.1.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160
5.1.3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160
5.1.4 生态足迹法 161
5.2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国际指标体系 161
5.2.1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61
5.2.2 主要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国际指标体系 162
(1)联合国统计局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62
(2)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62
(3)世界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63
(4)世界保护同盟的可持续性晴雨表指标体系 163
5.3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进展与评价指标体系 164
5.3.1 《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年)》 164
(1)生态示范区的内涵 164
(2)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内容 164
(3)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战略目标与阶段目标 165
(4)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点类型与任务 165
(5)生态示范区的分区建设任务 167
5.3.2 国家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方案 167
(1)“国家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实施方案 167
(2)“国家生态县”评价指标 167
(3)“国家生态市”评价指标 171
(4)“国家生态省”建设指标 174
(5)国家城市建设进展与成效 177
5.3.3 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方案 177
(1)“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177
(2)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178
(3)“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进展与成效 181
5.3.4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方案 181
(1)“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181
(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182
(3)“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进展与成效 184
5.3.5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方案 184
(1)“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施方案 184
(2)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体系 184
(3)“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进展与成效 186
5.3.6 试点城(镇)建设方案 187
(1)低碳生态试点城(镇)评价标准 187
(2)低碳生态试点城(镇)建设进展与成效 188
5.3.7 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 188
(1)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的构建 188
(2)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的评价结果 189
5.3.8 其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 190
(1)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 190
(2)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190
(3)国家卫生城市指标体系 191
(4)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状况主要指标 191
(5)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 191
 
第六章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区域发展分析 193
6.1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状况 193
6.1.1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情况 193
(1)正在形成生态城市建设的潮流 193
(2)制定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标准 193
(3)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生态城市 194
6.1.2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总结 194
6.2 珠三角地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195
6.2.1 珠三角地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分析 195
(1)《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195
(2)《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 195
(3)《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 196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 211
(5)《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214
(6)《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 215
(7)《广东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6-2030年)》 217
(8)《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5-2020年)》 217
(9)广东省矿山生态治理规划 217
6.2.2 深圳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218
(1)深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分析 218
(2)深圳生态市建设进展分析 224
(3)深圳生态市建设的指标体系 225
(4)深圳生态市建设成效分析 225
(5)深圳市总体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预测 229
6.2.3 广州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230
(1)广州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分析 230
(2)广州市生态规划项目建设进展 233
(3)广州市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233
(4)广州市总体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预测 236
6.2.4 珠海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236
(1)珠海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分析 236
(2)珠海市生态规划项目进展 238
(3)珠海市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238
6.3 长三角地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242
6.3.1 上海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242
(1)上海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 242
(2)上海市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 243
(3)上海市生态规划项目建设进展分析 244
(4)上海市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245
(5)上海市总体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预测 248
6.3.2 浙江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248
(1)浙江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 248
(2)浙江省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 249
(3)浙江省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 251
(4)浙江省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251
(5)浙江省总体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预测 255
6.3.3 江苏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255
(1)江苏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 255
(2)江苏省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 256
(3)江苏省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258
6.3.4 上海市临港新城低碳城市实践示范区案例分析 260
(1)城市功能定位 260
(2)城市空间规划 260
(3)城市交通体系规划 260
(4)低碳能源规划 261
(5)示范区建设进展分析 261
6.4 环渤海地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262
6.4.1 北京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262
(1)北京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 262
(2)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 263
(3)北京市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 264
(4)北京市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265
(5)北京市总体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预测 269
6.4.2 河北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270
(1)河北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 270
(2)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 271
(3)河北省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 272
(4)河北省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272
6.4.3 辽宁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275
(1)辽宁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 275
(2)辽宁省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 275
(3)辽宁省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 275
(4)辽宁省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276
(5)辽宁省总体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预测 278
6.4.4 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建设案例分析 279
(1)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背景分析 279
(2)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地理环境条件 279
(3)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规划方法与创新 279
(4)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方案 281
(5)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指标体系 284
(6)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的政策法规 284
(7)中新生态城建设动态 285
6.4.5 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规划建设案例分析 286
(1)生态城概况 286
(2)生态城规划目标 287
(3)生态城规划内容 287
(4)城市形态设计 287
(5)生态城建设进展分析 288
6.5 长株潭地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289
6.5.1 长株潭地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分析 289
(1)《湖南省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建设保护办法》 289
(2)《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2003-2020)》 289
(3)《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010-2025)》 290
(4)《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291
(5)《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292
(6)《绿色湖南建设纲要》 292
6.5.2 长沙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293
(1)长沙市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 293
(2)长沙市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 294
(3)长沙市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295
6.5.3 株洲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297
(1)株洲市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 298
(2)株洲市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 300
(3)株洲市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301
6.6 其他地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303
6.6.1 海南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303
(1)海南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 303
(2)海南省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 304
(3)海南省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 309
(4)三亚市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309
6.6.2 贵州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311
(1)贵州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 311
(2)贵州省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 312
(3)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展分析 315
(4)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 316
(5)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效分析 316
6.6.3 四川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316
(1)四川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 317
(2)四川省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 318
(3)四川省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 320
(4)成都市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320
 
第七章 生态城市规划企业发展案例分析 324
7.1 国际知名生态城市规划企业个案分析 324
7.1.1 美国上奥建筑规划设计集团 324
7.1.2 艾斯弧国际设计集团 326
7.1.3 加拿大奥雅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327
7.1.4 澳大利亚DLG狄巨国际城市设计有限公司 329
7.1.5 澳大利亚PDI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331
7.1.6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 332
7.1.7 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 334
7.1.8 新加坡DPC国际规划与设计事务所 336
7.2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企业个案分析 337
7.2.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37
7.2.2 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42
7.2.3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46
7.2.4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50
7.2.5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53
7.2.6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57
7.2.7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361
7.2.8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65
7.2.9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69
7.2.10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72
7.2.11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75
7.2.12 山东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78
7.2.13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80
7.2.14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384
7.2.15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87
7.2.16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390
7.2.17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94
7.2.18 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96
7.2.19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99
7.2.20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02
 
第八章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405
8.1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问题分析 405
8.1.1 现行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405
(1)用地结构不科学 405
(2)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没有真正得到确立 405
(3)规划滞后于建设,与事实可能性脱节 405
(4)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无统一标准 406
(5)缺乏科学管理方法 406
8.1.2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06
(1)忽视区域联系和城乡联动 406
(2)生态标准的执行力度较弱 406
(3)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407
(4)建设重点和特殊彰显不够 407
(5)建设成效由沿海到内陆逐渐降低 407
8.2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制度创新 408
8.2.1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体制创新 408
(1)形成鼓励生态城市发展的激励机制 408
(2)约束行政自有裁量权 408
(3)构建多层次、多手段的权利制衡与监督机制 409
(4)强化对综合交通系统建设的规划管理 409
(5)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的政策体系 409
8.2.2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决策管理的机制创新 409
(1)重新论证、补充现有法律法规 409
(2)打破现有的性质区划和部门条块分割 410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 410
(4)积极促进公众参与 410
(5)建立开放的信息网络 412
 
第九章 博思数据关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趋势与前景 413
9.1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趋势分析 413
9.1.1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技术发展趋势 413
(1)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发展趋势 413
(2)生态城市建设技术发展趋势 415
9.1.2 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分析 416
9.2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融资现状与前景 416
9.2.1 世界银行支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金融工具 416
(1)特别投资贷款 416
(2)世界银行集团融资:世界银行-IFC联合地方融资 417
(3)多边基金 418
9.2.2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融资环境分析 419
9.2.3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融资模式分析 419
(1)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 419
(2)CDM项下融资模式 419
(3)节能服务商(ECM)融资模式 419
9.2.4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融资案例分析 419
9.2.5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融资的前景分析 420
 
图表目录
图表1:生态城市概念模型图 20
图表2:国内“生态城市”主要理论 21
图表3:不同角度“生态城市”的含义 22
图表4: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 24
图表5:生态规划具体原则 25
图表6:生态设计的原理 26
图表7: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规划的区别 27
图表8:生态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30
图表9:生态城市建设经验总结 30
图表10:国内城市生态研究发展历程 32
图表1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的及中国的承诺 40
图表12:《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目的及中国的承诺 40
图表13:“巴厘岛路线图”的主要内容及中国的承诺 41
图表14:《哥本哈根协议》的主要内容及中国的承诺 42
图表15:2013-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 45
图表16:2013-2014年我国公共事业行业设施建设投资走势(单位:亿元,%) 46
图表17:2013-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占GDP的比重趋势图(单位:万亿元,%) 47
图表18:2002-2014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进展情况(单位:%) 48
图表19:2002-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及预测(单位:%) 48
图表20:2013-2014年我国平均气温趋势图(单位:摄氏度) 49
图表2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表 51
图表2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 52
图表23:矿产资源勘查主要目标 56
图表24:2010-2015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目标 57
图表25: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主要指标 58
图表26:氢的转化与应用情况 66
图表27:废物集群管理 73
图表28:分布式系统 74
图表29:城市密度与交通能耗图 76
图表30:时间环 79
图表31: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总图 83
图表32:城市集中发展模式 87
图表33:城市轴向发展模式 88
图表34:卫星城发展模式 89
图表35:自然-空间-人类系统模式 90
图表36:斯坦因的区域城市理论示意图 91
图表37:大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 92
图表38:瓦勒德瓦兹某社区总体平面规划图 94
图表39:城市新、老城区的承接关系 96
图表40:生态效果良好的城市建筑空间布局 99
图表41:生态效果较差的城市建筑空间布局 99
图表42:新加坡独特的建筑布局以适应当地湿热的天气 106
图表43:华南地区适应气候的住所环境设计 107
图表44:拉克曼塔大道 109
图表45:步行骑行长廊 110
图表46:开放式庭院图 110
图表47:突尼斯城总平面 113
图表48:Bariz新城总平面 113
图表49:吐鲁番青年路遮阳措施 114
图表50:凤凰城总体鸟瞰模型 116
图表51:冷却塔局部模型 116
图表52:针对冬冷夏热地区通风效果的建筑形态布局 118
图表53:国家康居示范小区宜兴东方明珠花园总体鸟瞰 121
图表54:加拿大圣琼斯郡部分寒地城市设计导则 122
图表55:建筑屋顶大阳能焦执器和“风帽” 125
图表56:贝克社区的总体规划 126
图表57: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28
图表58:新加坡水利管理机构 155
图表59:PSR模型 161
图表60: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62
图表61: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结构 163
图表62:可持续晴雨表 164
图表63:生态示范区建设阶段目标 165
图表64:生态区域建设类别 166
图表65:生态破坏环境治理示范建设内容 166
图表66:生态县经济发展指标 168
图表67:生态县环境保护指标 169
图表68:生态县社会进步指标 170
图表69:生态市经济发展指标 171
图表70:生态市环境保护指标 172
图表71:生态市社会进步指标 174
图表72:生态省经济发展指标 175
图表73:生态省环境保护指标 176
图表74:生态省社会进步指标 177
图表75:2014年住建部批准的国家园林城市名单 181
图表76:城市生态环境指标(单位:℃,%,㎡) 183
图表77:城市生活环境指标(单位:天/年,%) 183
图表78: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单位:%,张/万人) 184
图表79: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基本条件 184
图表80: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社会经济指标 185
图表81: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质量指标 185
图表82: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建设指标 186
图表83: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管理指标 186
图表84:试点城(镇)建设应编制的规划和方案 187
图表85:中国低碳城(镇)试点示范分布示图 188
图表86: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构建 189
图表87: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基于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的结果-过程向量结构图 189
图表88:城市生态宜居发展分类别 190
图表89: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状况主要指标 191
图表90: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 192
图表9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主要标准 193
图表92:我国生态城市主要类型及特点 194
图表93:2002-2020年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目标 196
图表94:珠江三角洲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 197
图表95:珠江三角洲生态功能区划方案(2) 198
图表96:珠江三角洲生态功能区划方案(3) 199
图表97:2010-2020年珠江三角洲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划 199
图表98:珠江三角洲区域河道整治工程规划(1) 200
图表99:珠江三角洲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建设规划(2) 201
图表100:珠江三角洲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工程建设规划 202
图表101:珠江三角洲工业废物处置工程建设规划 202
图表102:珠江三角洲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划(1) 203
图表103:珠江三角洲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划(2) 204
图表104:珠江三角洲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整改计划 205
图表105:珠江三角洲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工程建设规划 205
图表106:珠江三角洲脱硫工程规划(2010年前) 206
图表107:珠江三角洲区域环境预警应急工程建设规划 207
图表108:珠江三角洲一级生态功能区划图 208
图表109:珠江三角洲二级生态功能区划图 208
图表110:珠江三角洲三级生态功能区划图 209
图表111:珠江三角洲区域生态体系结构图 210
图表112:珠江三角洲生态控制性规划图 210
图表113:珠江三角洲生态支持体系建设指引 211
图表114:珠江三角洲生态功能分区管理指引 212
图表115:珠江三角洲人文环境建设指引 213
图表116: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主要内容 214
图表117: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城际交界衔接情况表 215
图表118:珠江三角洲绿道专项配套设施要求 216
图表119:广东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6-2030年)主要内容 217
图表120:《深圳市土地利用规划》主要内容 218

略……

    本报告利用博思数据长期对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同时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行 业协会、全国及海外专业研究机构提供的大量权威资料,采用与国际同步的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让您全面、准确地 把握整个生态城市规划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报告对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 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报告将帮助生态城市规划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生态城市规划行业最新发展动 向,及早发现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准确把握生态城市规划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生态城市规划行业投 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数据资料
全球宏观数据
全球宏观数据库
中国宏观数据
中国宏观数据库
政策法规数据
政策法规数据库
行业经济数据
行业经济数据库
企业经济数据
企业经济数据库
进出口数据
进出口数据库
文献数据
文献数据库
券商数据
券商数据库
产业园区数据
产业园区数据库
地区统计数据
地区统计数据库
协会机构数据
协会机构数据库
博思调研数据
博思调研数据库
版权申明:
    本报告由博思数据独家编制并发行,报告版权归博思数据所有。本报告是博思数据专家、分析师在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通过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拨打博思数据免费客服热线(400 700 3630)联系。
全文链接:http://www.bosidata.com/qitajidian1501/4932710ZU7.html
服务客户
客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