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世界丙烯腈的生力稳步增长,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亚太的韩国、泰国和中国大陆以及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而北美和欧洲地区的生产能力基本上没有变化。2008年,世界丙烯腈的总生产能力为599.1万吨,2011年增加到623.7万吨,2014年进一步增加到717.9万吨。其中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60.5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2.36%;中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5.3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13%;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99.6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3.87%;中东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5.5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3.55%;中东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9.2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4.07%;亚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387.8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54.02%。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国家,生产能力为160.5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2.36%;其次是中国大陆,生产能力为155.7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1.69%;再次是韩国,生产能力为79.5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1.07%。
2012年以前,英力士集团公司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厂家。2013年,随着日本旭化成旗下子公司旭化成化学在韩国蔚山新建的24.5万吨/年装置,PTT旭化成公司(旭化成化学子公司及PTT(泰国)公司分别持股48.5%,丸红株式会社持股3%组成的合资企业)在泰国罗勇省马塔堡工业区新建的20.0万吨/年装置以及旭化成与萨比克(SABIC)在沙特朱拜勒合资建设的20万吨/年装置先后建成投产,使得旭化成公司超过英力士集团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丙烯腈生产企业。2014年,旭化成公司的丙烯腈生产能力合计达到139.5万吨(均含合资企业生产能力,下同),约占世界丙烯腈总生产能力的19.43%,在日本、韩国、泰国以及沙特阿拉伯建有生产装置;其次是英力士集团公司,生产能力为135.5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8.87%,在德国、美国和英国建有生产装置;再次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生产能力为81.0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1.28%。今后几年,世界丙烯腈生产巨头仍计划新建或者扩建丙烯腈生产装置,主要有日本旭化成、三菱化学和沙特萨比克公司合资在沙特新建20.0万吨/年装置,该项目原来计划在2015年底建成投产,现在推迟到2017年建成投产;英力士公司计划与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合资(各占50%的股份)在中国天津新建一套26.0万吨/年丙烯腈生产装置,计划在2016年底建成投产。加上中国大陆上海赛科、江苏斯尔邦、山东科鲁尔、山海海力以及广西科元等新建装置生产能力,预计到2018年,世界丙烯腈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850.0万吨。
近年来,世界丙烯腈的消费量稳步增长。2009年,世界丙烯腈的总消费量为495.0万吨,2014年增加到约540.0万吨,2009-2014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7%。亚洲、北美和西欧是主要的消费地区,其中亚洲地区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62.6%,西欧地区的消费量约占13.0%,北美地区的消费量约占11.0%。除了亚洲之外,中东、西欧和非洲地区也是丙烯腈的净进口地区,北美和中东欧地区是最主要的净出口地区。
世界丙烯腈的消费结构为:腈纶的量约占总消费量的41%,ABS/SAN树脂约占43%,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PAM)约占7%,丁腈橡胶约占3%,己二腈/己二胺等其他方面约占6%。
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丙烯腈的消费结构有所不同。美国丙烯腈主要用于生产腈纶、ABS/SAN树脂以及己二腈,分别约占总消费量的23.7%、17.4%和22.2%;西欧地区的消费主要为腈纶和ABS/SAN树脂,分别约占总消费量的55.9%和19.5%;中东地区主要用于生产腈纶和ABS/SAN树脂,分别约占总消费量的92.2%和7.8%;日本腈纶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39.4%,ABS/SAN树脂约占18.8%,丙烯酰胺约占17.1%;韩国用于生产ABS/SAN树脂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3.7%;中国台湾地区的消费主要为ABS树脂和腈纶,分别约占总消费量的65.8%和24.7%。
今后几年,世界丙烯腈的消费量仍将稳步增加,其中亚洲将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源,特别是中国将继续成为本地区的增长引擎。这主要受ABS和丙烯酰胺方面需求增长的推动。而受到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困扰,欧美地区丙烯腈需求可能会出现小幅度下降。在消费领域,增长主要来源于ABS树脂方面(主要是亚洲地区汽车工业的蓬勃),另外,水处理化学品需求强劲增长也将带动丙烯酰胺需求增加,进而扩大对丙烯腈的需求,而腈纶方面增长幅度很小,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负增长。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丙烯腈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0.9%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总需求量将达到约560.0万吨。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丙烯腈概述
第一节 丙烯腈定义
第二节 丙烯腈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丙烯腈分类情况
第四节 丙烯腈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丙烯腈产业链模型分析
第二章 2014-2015年中国丙烯腈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4-2015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
二、财政收支状况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四、产业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4-2015年中国丙烯腈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二、相关行业标准分析
第三节 2014-2015年中国丙烯腈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三章 中国丙烯腈生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丙烯腈行业总体规模
第二节 丙烯腈产能概况
一、2014-2015年产能分析
二、2016-2022年产能预测
第三节 丙烯腈市场容量概况
一、2014-2015年市场容量分析
二、2016-2022年市场容量预测
第四节 丙烯腈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五节 丙烯腈产业供需情况
我国丙烯腈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当时依靠国内自己开发的技术,相继在各地建成了10多套丙烯腈生产装置,但产能均较小,最大的也只有1.0万吨/年,发展较为缓慢。自1973年,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公司率先引进英国石油公司(BP)公司生产技术,建成一套5.0万吨/年丙烯腈生产装置以后,我国丙烯腈工业才开始步入正常发展轨道,此后先后又有中国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公司、中国石油大庆石油化工公司、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等丙烯腈装置先后建成投产。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我国丙烯腈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丙烯腈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先后有多套装置建成投产。2005年2月,上海赛科石油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采用BP公司技术新建一套26.0万吨/年生产装置;2006年8月,抚顺石油化工公司将其生产能力扩建到9.2万吨/年;2010年,中国石油吉林石油化工公司采用国产技术新建24.0万吨/年生产装置;2011年6月,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供公司将装置生产能力由4.0万吨/年扩增至8.0万吨/年;2013年1月,中国石化安庆石油化工公司新建的13.0万吨/年装置建成投产,使得该公司丙烯腈的总生产能力达到21.0万吨/年;2014年11月,山东科鲁尔化学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和万达控股集团按照55:45股份组建的合资企业)采用中石化自主开发的丙烯氨氧化法生产工艺在山东东营新建的一期13.0万吨/年装置建成投产;2015年3月,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的26.0万吨/年装置建成投产,使该公司丙烯腈总生产能力达到52.0万吨/年。截止到2015年4月,我国丙烯腈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81.7万吨/年,生产装置全部采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工艺,初期均采用引进国外BP公司的技术,后来大都采用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技术进行改扩建。除了上海赛科石油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之外外,其余装置均配套建有下游生产装置(腈纶、ABS树脂或者丁腈橡胶等)。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含合资企业)的生产能力合计为为107.0万吨,约占总生产能力的58.8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生产能力为73.9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40.67%。上海赛科石油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厂家,生产能力为52.0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8.62%;其次是中国石油吉林石油化工公司,生产能力为45.2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4.88%。
我国丙烯腈生产装置区域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丙烯资源较为丰富的东北、华东和西北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的生产能力为107.8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59.33%;东北地区的生产能力为70.4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38.74%;西北地区的生产能力为3.5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93%。
2015年我国丙烯腈的主要生产厂家产能情况
新建及拟建装置情况
由于目前我国丙烯腈的仍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因此在2015-2018年期间,仍将有多套新建或者扩建装置将建成投产。其中主要有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拟与英力士丙烯腈公司合资(各占50%的股份),采用英力士集团先进的工艺和催化剂技术,在天津新建一套26.0万吨/年生产装置,产品主要供其下游ABS树脂装置使用,装置计划在2016年建成投产;山东科鲁尔化学有限公司二期13.0万吨/年生产装置,计划在2015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公司丙烯腈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26.0万吨/年;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新建26.0万吨/年生产装置(已经于2015年3月建成投产);江苏盛虹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随着腈纶以及ABS树脂等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丙烯腈的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2004年我国丙烯腈的表观消费量为103.06万吨,2008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消费量减少到122.12万吨,同比减少约18.18%。此后,需求量又稳步增长,2009年需求量为141.80万吨,2014年增加到187.29万吨,同比增长约2.37%,2009-2014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72%。相应产品自给率2004年为69.08%,2009年为68.19%,2014年为72.35%。
近几年,我国丙烯腈市场价格变化较大,2010年从1月份的13860元/吨上涨到6月份的全年最高价格19200元/吨。此后市场价格开始下降。年底增加到19000元/吨。进入2011年,1-7月份一直为此在19400-21300元/吨之间的高价位波动。4月份达到全年最高价格21300元(也是2010-2014年期间的市场最高价格),同比2010年同期增长26.03%。8月份之后,市场价格开始下降。11月份下降到全年最低价格12500元/吨。2012年,1-3月份价格持续上涨,4月份之后开始下降,12月份以全年最低价格11900元/吨收局。2013-2014年,丙烯腈市场告别大起大落行情,价格波动区间收窄,市场价格整体在较低价位运行,但变化幅度不是很大。2013年的最高价格为3月份的14600元/吨,最低为8月份的12100元/吨;2014年最高价格为10月份的14870元/吨,最低为1月份的13670元/吨。今后一段时间内,由于生产能力过剩,下游需求增长速度放缓,加上油价格下跌所引起的原料丙烯价格下降,我国丙烯腈的的市场价格仍将维持在较低价位运行,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第四章 丙烯腈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国内产品2012-2015年价格回顾
第二节 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
第三节 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2016-2022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五章 2014-2015年中国丙烯腈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第一节 中国丙烯腈行业规模情况分析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
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
第二节 中国丙烯腈行业产销情况分析
一、行业生产情况分析
二、行业销售情况分析
三、行业产销情况分析
第三节 中国丙烯腈行业财务能力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
第六章 2015年中国丙烯腈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2015年中国丙烯腈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 2015年中国丙烯腈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三节 2015年中国丙烯腈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章 丙烯腈行业市场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丙烯腈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丙烯腈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丙烯腈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 丙烯腈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6-2022年我国丙烯腈市场竞争趋势
二、2016-2022年丙烯腈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三、2016-2022年丙烯腈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八章 2016-2022年中国丙烯腈行业趋势预测分析分析
第一节 2016-2022年中国丙烯腈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丙烯腈发展分析
二、未来丙烯腈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三、总体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及预测
第二节 2016-2022年中国丙烯腈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一、产品差异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二、渠道重心下沉
第九章 2016-2022年丙烯腈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分析
第一节 当前丙烯腈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丙烯腈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中国丙烯腈发展方向分析
二、2016-2022年中国丙烯腈行业发展规模
三、2016-2022年中国丙烯腈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2016-2022年中国丙烯腈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第十章 丙烯腈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丙烯腈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丙烯腈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丙烯腈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 丙烯腈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6-2022年我国丙烯腈市场竞争趋势
二、2016-2022年丙烯腈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三、2016-2022年丙烯腈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2013-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013-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2013-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015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2013-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2013-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2013-2015年公共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本报告由博思数据独家编制并发行,报告版权归博思数据所有。本报告是博思数据专家、分析师在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通过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拨打博思数据免费客服热线(400 700 3630)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