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海产品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表明:2023年我国海水产品产量达3585.32万吨,期末同比增长3.64%。
一、行业概念与概况
海水产品行业涵盖海水养殖、捕捞及加工领域,主要产品包括鱼类、贝类、虾蟹类、藻类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以贝类为主导(占产量72%以上)、鱼类和虾蟹类快速增长的产业结构。近20年,行业通过技术革新(如陆基孵化场、网箱养殖)实现了从传统捕捞向集约化养殖的转型。
二、市场规模与区域分布
产量增长:
近20年趋势:1986-2015年,海水养殖产量和面积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1.2%和7.0%。2010-2020年,东部沿海省份(如福建、广东、山东)产量增长显著,福建省增速高达69.1%。
结构变化:贝类占比呈下降趋势,鱼类、虾蟹类产量占比提升至15%以上;海参、海胆等“海珍品”养殖面积年均增长15%。
产能分布:东部地区占全国海水养殖总量的78.5%(2020年),山东、福建、广东为前三大生产省份。
未显示数据请查阅正文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海产品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表明:2023年我国海水产品产量达3585.32万吨,期末同比增长3.64%。
指标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海水产品产量(万吨) | 3585.32 | 3459.53 | 3387.25 | 3314.38 | 3282.5 |
增长(%) | 3.64 | 2.13 | 2.20 | 0.97 | -0.57 |
更多数据请关注【博思数据官方网站 https://www.bosidata.com】 | 数据来源:博思数据整理 |
消费市场:
- 国内需求旺盛,消费渠道以批发市场(如北京新发地、广州黄沙)为主,占比超60%;电商渠道占比逐年上升至15%。
-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高附加值产品(如深海鱼、海参)需求增长快于传统品类。
三、近20年发展特征
技术驱动:
- 养殖技术从潮间带单一种植转向网箱、工厂化养殖,依赖人工饲料的鱼类和甲壳类占比提升。
- 海水淡化成本仍较高(约5-8元/立方米),但政策引导下工业领域应用前景显现。
政策与产业链整合:
- 国内补贴多倾斜于传统水利设施,海水淡化市场化运作面临成本竞争压力。
- 产业链向深加工延伸,龙头企业(如獐子岛、国联水产)通过品牌化提升附加值。
四、未来趋势(2024-2030年)
增长动力:
- 需求端:人均水产品消费量预计从2023年的14.3公斤增至2030年的16.5公斤,老龄化与健康需求推动高端品类增长。
- 供给端:深远海养殖技术突破(如深海网箱)将释放空间潜力,预计2030年养殖面积达274.7万公顷。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提升,前五大企业(如湛江国联、獐子岛)占据超20%市场份额。
-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欧盟、北美对产品质量标准趋严,倒逼国内企业升级加工技术。
五、挑战与机遇
主要挑战:
- 生态压力:近海养殖密度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部分区域面临环保限产。
- 成本劣势:海水淡化成本显著高于传统水源,需政策补贴突破市场化瓶颈。
- 技术依赖:关键设备(如反渗透膜)仍依赖进口,自主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发展机遇:
- 政策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鼓励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工业用水价格改革或缩小成本差距。
- 消费升级:预制菜、功能性食品需求增长,推动海水产品深加工赛道扩容。
- 国际合作:RCEP协议下,东盟市场出口潜力释放,2023年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额增长12%。
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博思数据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海产品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介绍了海产品行业相关概述、中国海产品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海产品行业的现状、中国海产品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海产品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海产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海产品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海产品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中国海产品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
行业解析
全球视野
政策环境
产业现状
技术动态
细分市场
竞争格局
典型企业
前景趋势
进出口跟踪
产业链调查
投资建议
申明:
1、博思数据研究报告是博思数据专家、分析师在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通过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拨打博思数据免费客服热线(400 700 3630)联系。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